清明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被民间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并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最早只是一种节气名称,后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的融入有关。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死于火中的忠臣介子推而将其忌日命为寒食节,其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习俗丰富有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植树、踏青、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活动。
清明前后植树,春阳照临,春雨飞洒,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春游的好时光。
夜里在风筝下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神灯”,将风筝放飞,剪断丝线,期望未来祛病消灾,好运不断。
除了在中国,世界各地华人居住的地方都会有清明节,像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还有一些西方国家也会有专门的节日寄托对逝去亲友、亡故烈士的哀思:
1、清明节(越南)
越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与中国一样使用农历的国家之一。越南的清明节又称为汤团节,是越南民间祭扫先人墓和踏青的日子,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时间接近,越南把二者结合起来,统一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吃凉食,比如汤圆、汤团。这是越南人一年中最甜蜜、最香浓的节日。
2、清明节(韩国)
韩国的清明节是公历4月5日,不过不是法定节日。韩国人喜欢用鲜花祭祖,在扫墓时,会放上鲜花以示对故人的怀念。清明节为自己的祖先或者逝去的亲人重新整修坟墓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家人一起去墓地清除杂草,并在墓前郑重地摆上酒、水果、年糕等祭品,跪下叩拜或者行礼祭拜。
3、清明节(新加坡)
新加坡的清明节主要纪念仪式是扫墓。每逢清明时节,新加坡华人会举家出行,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在亲人墓前摆上酒食果品和鲜花,燃起香烛,再将纸钱焚化,磕头行礼,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因为新加坡是一个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地方很多传统节日慢慢的在淡化。
4、盂兰盆节(Hungry Ghost Festival日本)
日本的文化基本上来自中国。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在盂兰盆节前后,学校放暑假,企业都要放假7天到15天。大部分日本人会利用这个时间返乡祭祖,还会在门口摆放火盆,来迎接祖先。房子会挂上灯笼用来指引祖先回家的路。最后一天会将贡品放到河里,送祖先离开。他们也有跳舞和荡秋千等习俗。
5、阵亡将士纪念日(Memorial Day美国)
美国的阵亡将士纪念日是为了悼念在各战争中阵亡的美军官兵,于1971年由联邦政府定为国家节日,日期为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
6、万灵节日(All Souls'Day菲律宾)
菲律宾人通常会在每年秋天的万圣节和万灵节为逝去的亲人扫墓,他们会在墓地搭起帐篷过夜,并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在欢乐的气氛中缅怀亲人。
7、亡灵节(Day of the dead墨西哥)
墨西哥的亡灵节分为两天,每年的11月1日是“幼灵节”,祭奠死去的孩子,11月2日是“成灵节”,祭奠死去的成人。每到此时,墨西哥人会在家里摆好祭坛,祭坛上放满鲜花、糖果、装饰物等,欢迎去世的亲人回家,或在墓地摆好宴席,放音乐,彻夜守候庆祝。
8、亡人节(Hungry Ghost Festival波兰)
每年的11月2日对波兰人来说是一个缅怀逝者的传统节日,被称作亡人节,它紧接着11月1日的万圣节。而如今在波兰,对死者祭奠活动则主要集中在11月1日,除了扫墓,波兰人还会去做弥撒,为死者祈祷。
9、烈士节(Martyrs Festival叙利亚)
每年夏初的5月6日是叙利亚政府规定的法定节日,也称之为“烈士节”。这一天,全国各地都要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向死难的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为烈士扫墓,慰问烈士家属。
——摘自《360百科》
温馨提醒:清明节前后雨水较多,外出时记得带上雨具,同时注意我们的真皮鞋子是不能湿水的哦,不然容易脱色和变形!
“用心做美鞋,用心做服务”——MELODIE麦露迪